中新網(wǎng)四川新聞6月2日電 由成都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共成都市青羊區(qū)委宣傳部、成都時代出版社有限公司等承辦的天府文化傳承發(fā)展系列講座首講“水文化與天府文化” 日前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舉行。
位于成都西北部的岷江,江水豐饒,滾滾向前。兩千多年前,李冰父子在此興建都江堰水利工程,將岷江水引入成都平原。從此,成都平原告別洪荒,“水旱從人,不知饑饉”,澤被千秋,得“天府之國”美譽。直到今天,“天府”之名仍是成都重要的城市符號。
首場講座上,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彭邦本向現(xiàn)場觀眾展示自大禹、李冰以來,天府水文化的悠久歷程和輝煌成就。
彭邦本認為,都江堰既是偉大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又是正在運轉(zhuǎn)、持續(xù)增效的現(xiàn)實水利工程,使它超越了通常意義的歷史遺產(chǎn);都江堰所代表的天府水文化的深邃理念和科學模式,具有強烈深刻的現(xiàn)代性意義。
講座中,彭邦本就都江堰的成功奧秘進行分析。他表示,自大禹、李冰以來,蜀地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學的水利制度。都江堰采用獨特的無壩引水工程模式,符合水的自然規(guī)律,是天府水文化悠久傳統(tǒng)精華之集大成。就地取用的建筑材料,簡便易行的工程技術(shù),天道酬勤、因地制宜的歲修制度,是都江堰兩千多年來永葆青春活力的奧秘所在。更為深層次的原因,是其整體貫穿始終的道法自然、大道若水、以水為師、天人合一的深邃理念,完美順應水流的規(guī)律,反映了先民對水的深刻認識。
流淌千年的天府水文化,也塑造了成都人“上善若水”般的性格,以及安逸悠閑的生活方式,造就了天府文化特質(zhì),傳承至今、歷久彌新。
據(jù)成都市委宣傳部相關(guān)工作人員介紹,該系列活動旨在傳承巴蜀文明,發(fā)展天府文化,推動天府文化傳播交流。以文化人、以德潤城,促進實踐養(yǎng)成,提升市民文化素養(yǎng),彰顯城市文化魅力。
據(jù)了解,該系列講座還將舉行五場,每場活動將邀請?zhí)旄幕麑<,包括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譚繼和、四川師范大學副校長王川、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譚平等,從天府文化的發(fā)展與演變、當代價值、生活美學等角度,深入挖掘利用成都本土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展示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獨特魅力和天府文化特質(zh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