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成都7月26日電 題:“成都造”乒乓球拍底板為何備受運動員青睞?
作者 王利文
近日,位于四川成都的乒匠研創(chuàng)工作室內,46歲的負責人吳偉躬身于簡易的條桌前,專注于乒乓球拍底板打磨,這一“成都造”的“利器”為不少選手在國際賽事中贏得榮譽。不久前,備戰(zhàn)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簡稱成都大運會)的加拿大籍乒乓球運動員聶嘉儀曾專程到此,定制專屬球拍。
據(jù)了解,該工作室每年會收到來自運動員、教練員、愛好者等發(fā)來的1000只左右的底板定制訂單,其中不乏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等國家選手。
“成都造”乒乓球拍底板為何備受運動員青睞?工作室87歲的老師傅曹立熹自1953年便開始修復和制作乒乓球拍,用70年的熱愛和工匠精神,在“減輕重量”和“提升彈性”兩個看似矛盾的參數(shù)上不斷摸索。他分別于2011年和2015年發(fā)明了蹦床式竹編纖維乒乓球拍底板和梅花樁式乒乓球拍底板,取得了底板材質和結構上的突破。
曹立熹解釋,蹦床式竹編纖維乒乓球拍底板的靈感源自竹子的韌性,這一特點在生產工具中早有體現(xiàn)。因此,用竹纖維制成的底板容錯性較高、控制手感較好。梅花樁式乒乓球拍底板則從中國古建筑的木質樁柱結構汲取靈感,克服了傳統(tǒng)底板彈性弱的缺點,使之厚而輕、輕而彈。
近些年,曹立熹和搭檔做的底板曾被國際乒聯(lián)、中國乒聯(lián)收藏,中國男子乒乓球國家隊隊員徐晨皓、中國女子乒乓球國家隊隊員王曼昱等明星球員也在此修復過球拍。
如今,曹立熹已將工作室的“球拍”遞給了徒弟吳偉。有著四川大學機械電子專業(yè)背景的吳偉近年較全面地領會了曹立熹的專利技術,他不斷總結經驗,在制作中研發(fā)新工具和新技術。在他看來,材質和結構的先進性僅僅是“成都造”乒乓球拍底板的“底氣”,底板的好壞主要取決于整體搭配性能與選手打法特點的匹配度。因此在定做底板前,吳偉會花不少時間溝通設計細節(jié),再進行選材、壓制、上膠、切割、打磨、調試等工序,完成定做流程少則一周,多則數(shù)月。
工作室現(xiàn)場,來自芬蘭的乒乓球運動員王子昂趁著在成都參加訓練的間隙,前來定做球拍底板。通過對其打法特點、持拍方式、膠皮選材、原底板性能和優(yōu)缺點、新底板擬改進方向等方面加以了解,吳偉已對王子昂舊球拍的結構材質、厚度、重量等基本參數(shù)了如指掌!暗装宥ㄗ龅慕洑v將幫助我選對拍、打好球。”共同參與繪制、打磨等制作工序后,初次定做底板的王子昂對這背后的學問很是感慨。他希望未來能用自己的專屬底板參加大運會,與優(yōu)秀的中國選手較量。
“每天一小步,一步一個腳印”,望著師父在工作室留下的座右銘,吳偉透露了自己的打算。“中國乒乓球運動技術水平很高,但中高端球拍底板市場長期被海外品牌占領。我會繼續(xù)埋頭做出更多好拍子,讓‘成都造’乒乓球拍底板走向世界,也為運動員們賽出水平獻出綿薄之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