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館內部。 張浪 攝
中新網成都1月21日電 (岳依桐 楊予頔)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區(qū)的寶墩遺址展館21日開館,“天府之根”寶墩遺址與寶墩文化展也同時面向公眾開放。在地底埋藏了約4500年的陶石器、象牙杖、碳化水稻等展品為公眾講述古蜀文明的“幼年”時期——寶墩文化時期,古蜀先民深入成都平原的歷史。
展出的器物!〕啥嘉奈锟脊叛芯吭汗﹫D
寶墩遺址是中國長江上游地區(qū)時代最早、面積最大的史前城址,是成都平原上人類第一次大規(guī)模定居生活的地點,還是成都平原稻作文明發(fā)源地。
1995年,伴隨著成都平原發(fā)現的首座新石器時代古城——寶墩古城的確認,成都平原終于尋找到了約4500年前的“文明曙光”。隨后,考古工作者相繼發(fā)現了郫縣古城、溫江魚鳧城、都江堰芒城等7座古城,提出了“寶墩文化”——成都平原首個新石器時代文化的命名,獲得了學界的廣泛認可。至此,人們對成都平原人類活動的認識向前推進了約800年,成都平原也因此被認為是中華文明起源的多元中心之一。
展出的器物!埨 攝
“天府之根”寶墩遺址與寶墩文化展充分運用3D投影設備、多媒體互動顯示屏、動畫影像等,打造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展陳,讓觀眾得以詳細了解寶墩遺址的發(fā)掘歷程、研究成果等,與約4500年前的先人實現穿越時空的接觸。
在展館第二展廳內的投影屏幕上,正在循環(huán)播放的動畫影像展示了寶墩古城的發(fā)展演變歷程!斑@是一次嶄新的嘗試,我們在撰寫專業(yè)考古報告的同時,將考古發(fā)掘成果轉化為通俗易懂的展覽語言,把發(fā)掘與研究的第一手資料以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展現給公眾!背啥嘉奈锟脊叛芯吭簩毝者z址考古工作站站長、“天府之根”寶墩遺址與寶墩文化展策展人唐淼介紹。
古蜀先民何以為居?最早的村落是什么形態(tài)?在展廳中央,一座大型聚落格局沙盤展示了考古工作者復原的成都平原最早的村落形態(tài)及不同類型的遠古房屋。據介紹,考古工作者在寶墩遺址發(fā)現了建造房屋的基槽,并且在基槽里柱洞中發(fā)現了碳化竹片,證明四川盆地常見的竹骨泥墻房屋,在寶墩時期就已出現!霸诜课莼钒l(fā)現的紅燒土,還證明這些房屋的泥墻經過了燒制!碧祈嫡f。
古蜀先民何以為食?“通過植物考古發(fā)現,寶墩古蜀人吃的是稻米,而且這些稻米是他們自己種的。我們2020年在寶墩遺址發(fā)現了疑似水稻田遺存,在這片遺跡,不僅發(fā)現成熟水稻的植硅體,還發(fā)現了不同成長期的水稻植硅體,這充分說明了寶墩人已經開始種植水稻!碧祈嫡f。
“本次展覽以‘天府之根’為主題,意在引領我們探尋古蜀文明的起源,它從何而起,又去向何方?”唐淼表示,寶墩古城依水而建,又因水而廢,古蜀先民在成都這片廣袤的平原上扎根,繁衍,在面對自然的挑戰(zhàn)時迸發(fā)出超人的智慧!半m然古文獻上對于古蜀的記載甚少,艱辛的田野考古卻讓古蜀文化展現出燦爛耀眼的光芒!(完)